院团校第二期团员培训班简报(第一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07-10-15?点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团校第二期团员培训班

简 报

(第一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团校办公室 2007年10月11日

开有益卷 做高尚人

——陈赫教授为我院团校第二期学员授课讲学

做人:狂亡而不虚妄,得意而不忘形,同流而不合污,奉献大于索取;

做学问: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兼容并包,自成一家。

——陈赫

一个有着粉笔精神与种子气质,有着荷花的高洁与竹子的气节的人,他用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做人的底线——同流而不合污;一个有着幻想家的奇妙思维和哲学家的逻辑,有着科学家的严谨与艺术家浪漫的人,他用自己诙谐幽默的言行举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原则——狂妄而不虚妄,得意而不忘形;一个有着教育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责任,有着卓越的才能与甘当人梯的风格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阐示了做人的真谛——奉献大于索取,他,就是鼎鼎有名的陈赫教授,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著有《走向社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等人文类著作。2007年10月10日晚7:00,陈赫教授做客团校讲坛,为我院团校第二期学员授课讲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陈赫教授最喜爱的格言之一。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他,童年基本上要颠沛流离中度过。随着岁月的流逝,一路的艰辛,一路的困苦,并没有把他压倒,岁月造就了他的坚忍,因此,面对挑战,他迎面而上,毫不退缩。本是学理工科的他,为什么会挤出那么多时间有能力从事人文教育工作,而且还做得那么出色呢?有人疑惑不解,有人说三道四,有人恶语中伤……但无论有多少外在压力,他都没有放弃,因为他够坚毅: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教育。他认为:“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自然科学家的思维习惯和常用的工具一旦介入文学艺术、社会人文领域,也会对他们有丰厚的回报。一定不能忽视现在的大学生人文教育工作,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承担。”陈赫教授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话中,无不流露出对他下一代年青人的关心和期望,无不体现出他骨子里的坚毅!

面对新生,陈教授娓娓道来:“进入大学要学会三大转变——消费的转变、生活的转变和学习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

学会消费的转变。陈赫教授从“周恩来口袋里的手帕”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什么是节俭。他以周恩来为榜样,也把剩下的馒头用布包着带回家。“但我不是拿给妻子充饥,而是用馒头沾干净的碗底的油,别浪费了。”陈赫教授没有故做深高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纵使时代在变,纵使消费者的观念在变,但节俭的本质没有变。

学会生活的转变。“尽管,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因我的存在而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我也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为社会和他人带来不幸和不快。”陈赫教授激动地说。他也要求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恋爱观上要“无爱不婚,无婚不性”。

学会学习的转变。他用“皮特玛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值越大,成功的希望也越大。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将自己的期望与家长、老师的期望一致,主动学会雕琢自己,科学管理好不可再生的时间资源。“50岁之前,我没有星期六、星期天,60岁之前我没有星期日。”陈赫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惜时。

陈赫教授送给了我们一份厚重的礼物,那就是做人与做学问真谛。他以一种幽默的话语和巧妙的平面坐标图告诉了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大于索取,他的B>A+C的模式让大家欣然接受。

陈赫教授最后吟诵了自己的诗作《种子》,铿锵有力的声音,富有内涵的诗句,掌声雷动而经久不息,陈赫教授的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经验,缜密的思维,幽默的话语和邻家老爷爷的快乐形象,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从师45年的习语:“我讲清楚了没有?”而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你们听懂了吗?”无不展示着陈教授的师者风范:耐心、谦虚、平和。

没有故作清高,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矫揉造作,全部是肺腑之言。团校的“开卷语”深深地吸引了全体学员,让学员的心灵得到净化——开有益卷,做高尚人!

“今晚听到了陈教授的读书做人之道,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名师风范,他的言语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一位学员如是说。

(院团委 肖海华 黄雯)

指导教师:谢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