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金融学院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app*在线学院概况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app*在线党建工作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学生天地招生就业校友工作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app*在线>>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制度>>正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2022-09-11 09:01  点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皇冠足球比分: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进专业内涵式建设,建立基于产出的评价改进机制,全面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 号,以下简称“认证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师范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办法(试行)》(校政发〔2022〕33号)等相关文件,特制订本评价机制与实施细则。

一、评价理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规定,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内容和方式的依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从微观层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评判,其结果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和持续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

       评价工作责任机构、责任人和主要职责

评价工作责任机构

组长: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成员:教学副院长、党支部副书记、专业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专业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督导、教务办与学工办人员

责任人和主要职责

评价责任人

主 要 职 责

学院院长

协调本学院各科室,确保课程建设和目标达成有条不紊进行。

教学副院长

负责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性评价,审核课程大纲。

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具体督促和落实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的开展,审核《课

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并给出具体的审核意

见,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

课程负责人

制定(修订)课程大纲,课程考核结束后,依据课程大纲和考核结果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是否精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否实现所对应支撑的课程目标达成,考核内容、方式和评分标准能否证明所对应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计算是否科学合理;考核环节的命题、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否有审核等。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

教学督导

督查专业教师授课情况、课程准备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并给出持续改进意见及建议。

教务秘书

做好本专业课程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收集,考试考核原始资料、试卷、毕业论文、实习手册等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单人授课,任课教师即为课程负责人;多人同授一门课程,由学院确定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评价依据

主要包括:

(一)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三)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考核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

(四)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五)课程各考核环节记录文档,包括期末考试等结果性考核环节,课堂检测、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小论文、文献翻译、作品展示等过程性考核环节的定量或定性考核数据和资料;

(六)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

(七)能反映课程目标达成的其它数据和资料;

      评价对象与周期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对象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有学生。每学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评价结果形成“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

      评价方法

依据课程目标性质、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确定评价方法。可选择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中的一种,也可两种方法并用,以相互印证评价结果。其中理论课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实践类课程主要采用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基于各考核环节已量化的考核数据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直接评价,主要适用于各考核环节结果均是量化的考核数据的课程目标。若某课程目标的考核环节结果是等级定性数据。则依据统计方法,将等级转化为数值分数后,再按定量评价方法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

定性评价是基于评价人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简介评价,适用于所有的课程目标,特别是某些通过一般定量考核无法反映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和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状况的课程目标。

      评价过程

(一)设置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

根据课程高阶性以及本专业历年的成绩平均数,设置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期望值。高阶性强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期望值为0.65(即学生普遍能得到65分以上,达到及格以上水平);高阶性中等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期望值为0.75(即学生普遍能得到75分以上,达到中等水平);高阶性一般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期望值为0.8(即学生普遍能得到80分以上,达到良好水平)。

(二)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

1.定量评价方法

(1)明确所评价课程的课程目标、支撑课程目标的考核环节及总分值、权重。

根据所评价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成绩、命题双向细目表等考核记录文档,确定支撑各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及分值,权重。详见示例1。根据学校课程考核工作有关规定,课程考核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一般期末考核成绩占比不超过60%,平时成绩和实践(实验)考核成绩具体占比由专业确定。但占比之和不低于40%,三个考核环节的总分各为100分。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小考、课堂检测、翻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文献翻译、作品展示等环节的成绩;实践(实验)考核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课程设计报告等环节的成绩。支撑每个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所占权重之和应为1。各考核环节支撑所有课程目标的分值之和应为100分。

(2)计算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的学生平均成绩定量考核环节。根据课程考核成绩单或考题得分情况表,逐个分别计算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学生平均成绩。

定性考核环节。先对“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赋分,“优”为10分,“良”为8分,“中”为7分,“及格”为6分,“不及格”为4分,然后分别统计获“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再按以下公式计算学生平均成绩:平均成绩=(【优】人数×10+【良】人数×8+【中】人数×7+【及格】人数×6+【不及格】人数×4)/学生总人数×10。

(3)计算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计算公式如下:

课程目标A达成度=( 考核环节1的平均成绩/考核环节1的总分值)×考核环节1权重+(考核环节2的平均成绩/考核环节2的总分值)x考核环节2权重+.......(考核环节n的平均成绩/考核环节n的总分值)x考核环节n权重。

同理,计算出其他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2.定性评价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紧扣课程目标的内涵设计问题,问题以量表形式设计,内容不重复、不交叉,问题选项为:(1)非常认同;(2)认同;(3)基本认同;(4)不认同;(5)非常不认同,学生以单选形式回答(详见示例2)。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时由每位学生独立填写完成。最后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并计算出课程目标达成度。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如下:

(1)先对“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五个选项进行赋分。“非常认同”为10分,“认同”为8分,“基本认同”为6分,“不认同”为4分,“非常不认同”为2分。然后按课程目标逐条统计回答“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人数。

(2)按以下公式逐条计算出各谋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A达成度=(【非常认同】人数×10+【认同】人数×8+【基本认同】人数×6+【不认同】人数×4+【非常不认同】人数×2)/(学生总人数×10 )。

在此基础上,教师综合前面的定量评价结果和基于对学生的访谈、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平时的课程教学情况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三)分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对照课程目标内涵、达成期望值和平时掌握的学情,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等和学生学习风气、教学条件等方面辩证分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特别是达成情况最差和未达到期望值的课程目标,要分析其差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为下一轮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结果及应用

课程目标评价结束后,要及时编制《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的总分值与权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教学反思、教学持续改进措施等(见附件4)。分析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考核成绩、调查问卷等)要完整、可追踪,由学院存档,保存6年。

评价结果要及时向全体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作为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检验教学改革成效,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师有针对性改进相应教学环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内容方式等的重要依据。


附件1: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模板)

附件2:示例1.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及总分值、权重一览表

附件3:示例2.《x x x x》课程学习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件4: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报告(示例)




 

附件1:

           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模板)

合理性确认的主要项目

确认的内容

如果不合理,改进的措施

课程名称、代码、性质、学时、学分?

课程名称、代码、学时、学分应与培养方案一致


如果与培养方案不一致,按培养方案修改

这门课的任课教师?

确认任课教师名单

任课教师名单应与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一致

课程主讲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资质?

①授课教师资质和上岗证按照教育部、学校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②兼职教师的资质也应严格控制;

③设计类、实验类、实践实习类课程应该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承担。

审核授课教师资质;增加任课教师的中小学教育经历;适当聘请中小学兼职教师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是否完整?

①课程教学大纲应由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审核、批准才能实施;教学进度计划应由课程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审核、批准才能实施;

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的内容应该明确、完整,不能有疏漏;

③教学进度计划应该与学校教学日历一致,如遇公假日,课程安排顺延;

④教案中要有完整的授课记录、课堂控制、如何与学生互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

反复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直到通过审核和批准。

课程目标是否明确合理?

①课程目标的确认非常重要,课程组负责人、系主任必须逐条审核;

②课程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容易评估;

③课程目标不宜列出太多条,要有一定的概括性。

课程目标的制定一般应该由课程组(教学团队)来执行

具体的课程目标有没有与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①这一步也非常关键,课程目标必须要与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②这种关联是明确的,而不是关联度很低或者不明确;

③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是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可靠的关键环节之一。

确认具体的课程目标是否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非常重要,不可马虎

各项课程目标如何实现和达成?

①不同的课程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

②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理论讲授、作业、期中考试、出勤率、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

③注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④所有上述教学过程一定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⑤所有相关文件应该归档保管好。

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很重要

对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依据什么来评价?

①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主要依据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②要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经过学院领导审核,最后存档。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如何合理实施是关键;考核成绩的分布应该合理

考核是否能够真正考核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

①考核应该覆盖所有课程目标,并与之相关联;

②对考核环节和内容要有一定的质量控制,考核难度应该适当,一般不过难或过易;

③考核方案要逐级经过审核、批准方可使用;

④考核应该是结合多种方式,要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

考核要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核方案要有多样性,合理设计,终结性考核的答案要有具体、明确、合理的标准,尽量减少评卷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核的结果是否合理?有没有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①要对考核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②要审核考核的难度是否适中;

③考核的内容是否全面覆盖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与课程目标挂钩;

④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否经过认真分析,找出问题,以改进教学质量,围绕毕业要求达成这个中心。

重点放在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的质量上,有没有发现问题,并落实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合理性确认结论

合理:□;       不合理:□

合理性确认执行人

签名:                              日期:

合理性确认执行人的建议



说明: 1、本表第二第三列是引导性问题,填写时可以删除。

2、合理性确认执行人由评价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3、学校有统一模板则参照学校模板执行。










附件2:示例1.

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及总分值、权重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具体考核环节

总分

权重

课程目标1

期末考试

35

0.6

平时考核(作业)

20

0.2

实验考核(实验考试)

50

0.2

课程目标2


期末考试

40

0.5

平时考核(课堂检测)

20

0.5

课程目标3


期末考试

15

0.6

平时考核(小论文)

30

0.2

实验考核(实验报告)

50

0.2

课程目标4


期末考试

10

0.4

平时考核(作品展示)

30

0.6


说明:1.该门课程考核总分为10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20分)、课堂检测(20分)、小论文( 30分)和作品展示(30)等四个环节,总分为100;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50分)和实验考试(50分)等两个环节,总分为100。

2.专业可参照上述示例,根据课程目标和各考核环节的实际情况对表格进行增减。







附件3:示例2.

《XXXX》课程学习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您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请在认同的等级下方框内打“√”(单选题)。谢谢您支持!

题号

问题描述

评价等级及赋分

非常认同( 10)

认同(8)

基本认同(6)

认同(4)

非常

不认同(2)

1

理解立德树人内涵,掌握了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

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了学科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






3

能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探讨解决生物学教育教学相关问题,……。






4

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意见和建议








说明:

   1.评价分五个等级: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不认同、非常不认同,等级赋分分别为10、8、6、4、2。

2.专业可以根据评价的实际需要增减题项。



附件4: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示例)

数学与金融学院20XX-20XX学年第X学期《XXXXXX》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与代码

数值分析(sj19882009)

考核类别

考试

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平时成绩

教学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XX级1班

达成期望值

0.80

开课时间

202X年下期

参评人数

XX

评价责任人

XXX

评价参与人

XXX、XXX

一、总体情况

    总体而言,XXX课程所考核的内容覆盖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考核比较全面。考核内容经过了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院长的审核;考核内容覆盖了课程目标,包含XXXXXXXXX以及学生XXX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核内容的比例与课程目标一致;考核过程是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考试规则和细则要求执行,试卷评阅严格按照参考答案评分;分数汇总准确无误。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1

3. 学科素养

3.1 学科基本素养:扎实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理解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内在联系,具备较高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统计分析与数学运算能力,能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2

3. 学科素养

3.2 跨学科素养: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数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

目标3

7. 学会反思

7.2 反思能力和体验: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在专业学习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反思体验。

三、支撑课程目标的期末考核分数分布

课程目标

及分值

考核内容

(以章节为单元填写)

题目数

分值

题型分布

单选

填空

计算




课程目标1    ( 65 分)

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

3

23

3

0

20




非线性方程求根

2

6

3

3

0




函数插值与最小

二乘拟合

1

10

0

0

10




数值微积分

3

16

0

6

10




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1

10

0

0

10




课程目标2      35 分)

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

1

3

3

0

0




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

2

6

3

3

0




非线性方程求根

1

3

0

3

0




函数插值与最小

二乘拟合

2

20

0

0

20




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1

3

3

0

0




总计


17

100

15

15

70




四、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1. 支撑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的总分值与权重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考核环节

总分

权重

目标1

期末考试

65

0.54

平时作业

30

0.25

阶段测验

25

0.21

目标2

期末考试

35

0.58

阶段测验

15

0.25

课堂表现

10

0.17

目标3

线上学习

10

0.50

线上讨论

10

0.50

说明:支撑每个课程目标的各考核环节所占权重之和应为1,各考核环节支撑所有课程目标的分值之和应为100分。

2. 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方式

    目标1达成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65)×0.54+(平时作业平均成绩/30)×0.25+(阶段测验平均成绩/25)×0.21

    目标2达成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35)×0.58+(阶段测验平均成绩/15)×0.25+(课堂表现平均成绩/10)×0.17

    目标3达成度=(线上学习平均成绩/10)×0.50+(线上讨论平均成绩/10)×0.50

五、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

课程目标

目标分值

实际平均分

目标达成度

目标1

期末考试

65

52.35

0.85

平时作业

30

28.92

阶段测验

25

20.92

目标2

期末考试

35

24.36

0.76

阶段测验

15

12.68

课堂表现

10

8.26

目标3

线上学习

10

8.65

0.87

线上讨论

10

8.77

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教学反思

课程目标1∶支撑这一目标的考核环节有……,考核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从各考核环节学生平均得分情况来看,分数都较高,说明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很扎实。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85,超过期望值0.80,这表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内容和方式都是较合理科学的。

课程目标2∶支撑这一目标的考核环节有……,这三个环节都是需要学生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考核任务的。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三个环节的平均分都较低,说明学生沟通协作意识不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主动沟通意识不强。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76,没有达到期望值的课程目标。造成该课程目标未达标的原因,一是课堂教学上,教师对沟通协作的重要性强调不够。二是三个考核环节考试内容涉及面窄。尽管考试内容上有一定难度,但忽视了综合性,使得学生不用沟通协作就可以完成考试任务。三是平时实验分组训练不够。本学期的实验都是一人一组完成的,未针对性开设合作性实验。四是这学期实验课主讲教师是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也是造该课程目标未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程目标3∶格式参照课程目标1。

七、持续改进措施

一方面着眼课程教学全局,继续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规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做到评价依据材料客观全面,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另一方面,专门针对促进课程目标2达成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2)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的分组实验;

(3)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增加沟通协作考核环节。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副院长签名:

                                                             


关闭


 
学院地址: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氐星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致远楼
联系电话: 0738-8377332      招生咨询电话:0738-837733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