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1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李泉林
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善或好,也不可能是全然的恶或坏。贾政也如此,他在与宝玉相似的环境之下长大,却长成了与宝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行。或许是宝玉太特别了,不是人人都能有他那样特立独行的想法,还把它直接表达出来的。或许是贾政也有过和宝玉一样的性情只是在环境和现实面前屈服,成为了传统意义上及众人眼中的儒士君子,到后来他自己也相信了顺势而上的好处是自己最想要的。才变成了后世读者眼中的假正经,可我却觉得他的也有一面是真正经。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这是林如海对贾雨村评价贾政的原话。可见在世人眼中,他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有着不错的家世,有着不错的人品,有着不错的官职,有着不错的家庭。那如此让人羡慕的人难道就没有一些错处了吗?正是如此很多人才抓住他的不足之处不放,看他出丑,以为这样就是撕开了他的伪善面具。
在《红楼梦》这一书中,多有人说贾政隐喻假正经,原因是什么无外乎三件事。此外还有对宝玉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也为后人诟病。
一 宠爱狠毒赵姨娘
贾政十分宠爱赵姨娘这一心肠狠毒之人。赵姨娘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因为她又愚蠢又阴毒,还喜破坏他人好事,谋害他人的性命。有次起心思找了个歪门邪道的人去害宝玉和凤姐,让他们险些遭遇不测,还好最后疯和尚出手相助,化险为夷。
无论贾政是否知道这些事情的真相,但他确实是识人不清。或其不愿看透赵姨娘的本性,觉得麻烦,不愿在自家还要提心掉胆地审视监督着每个人,只要火不烧到自己身上就好了。要不然就是他不舍与赵姨娘这多年的情感和对赵姨娘的喜爱。
二 中秋放纵粗鄙语
有一次中秋节贾政被要求讲笑话。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一房间的少男少女未通人事不谙婚姻,这个笑话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不合场合。于是会有人从这里去挑刺,说贾政是个粗俗,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终于让他们找着错处了。有谁规定了儒士在闲暇之时就不能说粗鄙之语。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精通世俗情理的固执儒士。全面看一个人,尤其是从某一细节处去看,为何只偏偏往坏处想,从他的年龄和身份局限来看,为何不可以看作是他真我的表露,是一个成年人在世俗的眼光之下偶尔的放纵。更何况是在过节这样欢快轻松的时刻,总是绷紧神经未免太过无趣和谨慎。贾政这个不入流,不合时宜的笑话何尝不是他展现真实自我的时刻,平时一直板着个脸,用严肃成熟的态度语气说话,半步不敢行差踏错。都让人忘记了他也曾经年轻过,也有过少不更事的轻狂岁月。是时间和现实逼迫他成熟收敛锋芒。
曹雪芹评价贾政“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由此可以看到贾政年轻时也是个不着边际的人。还有从王熙凤抓住贾琏那回,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那里贾母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出贾政的放浪岁月。贾母这话表面上讲得是贾琏,实际上却是指贾母看着长大的贾政他们那一代男性。不止贾政那一代,官宦世家的年轻公子哥有钱有势又有权,谁不是这样过来的,那才是稀罕事呢!
贾政本就不是圣人,儒士有着向阳的理想但并不代表他们想要,想做到,就一定能做到,就能做得很好的。这不是为贾政辩解,而是因为用这种严苛要求去看待贾政的人本身也陷入了封建礼教中被歪曲的“存天理,灭人欲”陷阱当中。
三 默认官场不公事
贾政最初为贾雨村的重出之路铺路,不过也是因为看中了贾雨村的能力,妹夫的引荐和那远房的关系才推荐他。贾政哪里想过要贾雨村今后一定要为自己解决麻烦事赴汤蹈火。就算没有贾雨村,还会有贾风村,贾雪村跑上来趋炎附势。难道只要和贾雨村一样,有熟人的引荐和亲戚关系贾政就会为这些人铺路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贾政虽然不是出泥不染的莲花,但贾政还是看重才能的。贾政是有重视贤才的品格的,这样才不愧他的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贾政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天生于他人不公的家庭环境中,有着对普通人而言不公的地位,财富,教育,长大后他早就已经接受这些官场的黑暗并习以为常,游刃有余。最初做错的是贾雨村,贾雨村再次做官后,总结经验,变本加厉,因为有靠山由贪污变成了贪赃枉法。冯渊之死,薛蟠是主使,罪责难逃。但是,在贾雨村的昧良心举措之下,薛家只是给了冯家一些烧埋银子就摆脱了罪责。为了表功,贾雨村还专门修书给贾政和王子腾,“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明明知道自己老婆的外甥害了人命。对这贾政默认了。
就算贾政不要求什么,下面等着巴结讨好的人自觉就做了,贾政想辩解也没有资格,因为他的身份地位处于社会的等级制度上层就是原罪。让他无法不顾家族的利益和同盟的安全。
要求贾政大义灭亲不现实,但贾雨村手段太过卑鄙,有违贾政推荐他的本心。这之后贾政没有疏远他,反而越走越近。主要是为了贾家以后的政治资源,更何况水至清则无鱼,像贾雨村如此卑劣的品性在当时的官场是吃得开,走得远的。贾政知道官场情况瞬息万变,不知何时就会坠下。同时贾家状况也呈下坡趋势,需要澳门皇冠体育助力。
四 时代禁锢父子情
贾政虽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父亲,但不能说他是不爱宝玉的。他向宝玉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宝玉的人生少走点弯路,能少点挫折,希望能给他最好的人生前途,毕竟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对宝玉的教导方式都是运用了他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经验,但总是与宝玉想法有异。原因首先是他不知该如何与宝玉沟通,他早就过了宝玉的年纪,已经不能用宝玉那个年纪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父权更让他不想也做不到换位思考。其次贾政的父亲也是这样教导贾政的,以致于他不知晓也不愿去改变自己的态度,学习如何与宝玉交流。
在父为子纲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权威是绝对的,可是严格的父性是天生的,但是对孩子的一点一滴成就感到骄傲也是父爱藏不住的部分。上学前宝玉给贾政拜别,贾政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这时对宝玉是一种怒其不争气的态度,当着许多同僚的面数落宝玉只为让宝玉有点羞耻之心再奋起向上。
可是参观大观园时,却为宝玉有些许进步而感到欣慰。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这里是对宝玉十分满意,虽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字里行间的自豪是藏不住的。这是一个传统中国式的父亲,从不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孩子,在背后却不掩溢美之词。他的做法或许在现代人看来过于刻板迂腐。可对于传统父子关系来说确实是普遍的,他的育儿方式方法受到了时代和环境的局限。不必用现代教育方式来苛求贾政有如此前卫的思想。
指责贾政假正经的人不外乎是从以小见大的角度来谈论的,认为贾政在这些小事细节处才真正体现了他的本性。这未免过于以偏概全,放大过错,忽略了他全面的性情和总的品格。有时看待人或事是需要从细节处寻找蛛丝马迹,但也需全方面多角度地看待他人。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更贴合当时时代的客观角度以及辨证的方法来评价人或事会更好。当你认为贾政是个伪君子总是装模做样时,有可能他自己一开始也是这样以为的,装着装着就被影响了,思想行为也被改变,这样假的也变成真的。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