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有感
数学与金融学院2023级金融工程一班 李涵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通过对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思考、调研、实践等方面的回顾,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就具有的坚定的人民观念、敏锐的改革意识、高超的领导艺术,务实的责任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伟大新时代的今天,这为我们如何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树立宗旨意识、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提供了一本生动鲜活而权威的教材。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深厚的爱民为民情怀。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时刻牵挂着人民的冷暖,处处维护着群众的利益。他关心干部群众的工作与生活,下最大的气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且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从不会让群众失望。在正定期间,他顶住压力向上级反映实际情况,为正定减少了违反“实事求是”精神的粮食征购指标;他在大街上摆起桌子,征求往来群众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见;他为小学校舍破败而且不能及时修缮而发火,以此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改善教育条件的重视;科技爱好者张新立辞职办了个电器设备厂,产品质量很好,却因为缺乏知名度而卖不出去,习近平同志亲自为他联系北京的单位,还安排他去北京推销产品,后来张新立的产品名声大噪、供不应求,他本人也成为全县的致富典型………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扑下身、沉下心,把群众看做自己的亲人、朋友,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倡导并实践的调查研究作风。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经常通过深入农村基层、接触普通群众来了解实际情况进而想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的“正定足迹”记载着,在1982年至1985年的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的足迹遍及正定县各个公社和下属大队;“正定足迹”也记载着,习近平带头和县委干部一起走上街头搞随机问卷调查,自己经常骑上自行车到乡村田间地头转转看看……正定那几年的发展变化表明,如果没有习近平同志的这些深入群众和基层调查研究获得的真实数据和第一手材料,没有习近平同志和同事们以此形成的发展建设共识以及由此作出的科学决策,就不可能有接下来的全县范围内的大抓作风建设、大抓人才建设,就不可能有前所未闻的“半城郊型”经济模式、“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等有前瞻性意义的重大转型战略的陆续出台和落地实施。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勇于开拓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有着敏锐的政治觉悟和超前的改革意识。当时的正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落后,管理与生产方式也都非常混乱,社员们一天到晚干活下来累死累活,赚到的工分可能连一个鸡蛋都买不到。这些事像压在他的心头的大石头,促使他想到对此必须进行改革。当时的农村改革还是新鲜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现成的道路可走。习近平同志不等不靠,大胆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正定农村发展的包干政策,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模式,是一种创造性地结合了城市商品生产和一般农村经济特点的中间型经济。这个方案有力推动正定县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壁垒,冲破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于干部群众中的思想禁锢,让正定农民打开城市市场的大门,正定经济因此迅速发展。习近平同志的这些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思路和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正定干部群众进一步改革的积极性,广大干部群众打消了疑虑,信心大振,士气高涨。
我们还要学习习近平同志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重用人才的胆识与气魄。在正定工作的几年里,习近平同志深感正定县人才匮乏,这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严重的因素。于是他主持编制了“人才九条”等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为地方建设发展破局开路: 他推动成立顾问团,亲自写信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他还亲自给外地求学的正定籍大学生写信,希望他们能学成毕业后回乡建功立业。县委书记的诚意令人感动,于是,研制化妆品的能人武宝信被吸引来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在顾问团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帮助下在正定成立了;正定的2000多人受益于眼科专家张晓楼的手术得以重见光明……习近平同志的皇冠足球比分:人才工作的实践足迹,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近40年后,已经身为党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论断的历史依据和丰富内涵。
读《习近平正定足迹》,感悟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筚路蓝缕的创新探索,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正定光辉实践,为我们年青一代早日成才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报效社会树立了榜样。我们今天读《习近平正定足迹》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觉追寻人民领袖的成长足迹,汲取人生成长的力量,提高党性修养,强化作为担当,沿着“正定足迹”奋力前行,创造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属于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业绩和荣光。
一审:周 莉 二审:刘时容 三审:彭 辉